培民中學校友江芷兒。 (( 詩華日報 (剪报)) (6日訊)培民中學校友江芷兒在雙軌教育體系的培養下, 不僅在學術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還在語言能力方面表現出色。 受家庭影響,她選擇跟隨哥哥姐姐的腳步進入培民中學, 完成了六年的學習,並成功考取進入拉曼大學(UTAR), 攻讀為期三年的精算科學(榮譽)理學士學位。 江芷兒從小對數學有著濃厚的興趣, 這也成為她選擇精算科學專業的主要動力。 她認為,數學不僅是邏輯思維的體現, 更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 精算科學作為一門結合數學與金融的學科,不僅挑戰性強, 也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在拉曼大學的學術旅程中, 江芷兒憑藉紮實的數學基礎和自律的學習態度,表現出色。 雙軌教育獲雙文憑 她坦言,大學課程中涉及到許多高難度的數學和統計學知識, 但得益於在培民中學打下的穩固基礎, 她在適應和掌握這些課程時明顯佔據優勢。 江芷兒特別提到, 在培民中學學習的高級數學課程對她的大學階段幫助非常大。 “高級數學對我來說非常有用,因為它不僅涉及的範圍廣泛, 還涵蓋了許多深度內容。在大學的課堂上, 我發現不少同學是通過基礎科學課程進入學位的, 他們沒有接觸過這些內容,而我在培民中學時已經非常熟悉, 因此學習起來輕鬆了很多。” 此外,培民中學提供的雙軌教育模式, 讓她同時獲得了馬來西亞教育文憑(SPM)和獨中統一考試( UEC)雙文憑。這種雙軌制不僅讓她在升學時擁有更多選擇, 也讓她在三語能力上得到了全面發展。 華語交流英文學習 拉曼大學的校園中,華人學生佔據了很大比例, 這為江芷兒提供了一個熟悉的語言環境。課餘時間, 她主要使用華語與同學交流,而在課堂上則以英文進行學習。 這種雙語交替的環境不僅幫助她更快適應大學生活, 也讓她意識到語言能力在學術和職場中的重要性。 “環境對學習有著很大的影響。 當你認真投入學習並習慣周圍的環境,很快就能跟上大家的步伐。 這種適應能力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 “培中給予的教育不僅為我們提供了紮實的基礎, 也培養了我們在不同環境中適應和學習的能力。 我希望更多的培民生能堅定信念,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展望未來,江芷兒計劃深耕精算領域,成為一名專業的精算師, 同時也希望利用自己的經驗,為學弟學妹們提供幫助和指導。
培中校友張俊傑。 (( 詩華日報 (剪报)) (30日訊) 培中特有的雙軌教育模式在學術和素質教育方面都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和機會,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了條件。 拉曼大學(UTAR) 電腦科學系學生張俊傑於2020年畢業於培民中學雙軌班。 他在中學期間表現優異,對電腦科學展現出濃厚的興趣, 這為他如今的學術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電腦科學前景廣闊 張俊傑表示,培中給予的教育模式不僅幫助他取得了雙文憑( SPM和UEC),還讓他在多學科領域積累了紮實的基礎知識, 使他能夠順利銜接大學課程。 在校期間,他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教育資源, 不僅在學術方面表現突出,還積極參與各種課外活動, 鍛煉了組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目前,張俊傑正在拉曼大學電腦科學系攻讀學士學位,學制為三年。 他提到,在選擇專業時,他經過深思熟慮, 列出了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並詳細研究了各個課程的內容。最終, 他因為對編程、算法以及數據分析的濃厚興趣, 選擇了電腦科學專業。他認為,這一領域充滿挑戰和機遇, 是未來發展前景廣闊的學科。 借助AI解決疑難 談及母校教育的影響,張俊傑指出, 培民中學的課程難度和廣度為他順利過渡到大學生活打下了堅實基礎 。特別是在數學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方面, 高中時期的課程讓他在大學第一年的許多科目中遊刃有余。例如, 微積分和離散數學等內容,他在高中時期已經接觸過, 這大大減輕了他大學初期的學習壓力。 他認為,在大學階段, 善用網絡資源和人工智能輔助工具對解決學習問題非常有幫助。 比如,他經常使用在線課程平臺學習新的編程語言, 並借助人工智能工具優化代碼和解決疑難問題。 他認為這些方法可以大幅提升學習效率,同時開拓視野。 張俊傑總結道,培民中學的教育經歷不僅培養了他的學術能力, 也讓他在面對大學課程時更加從容自信。這是一段寶貴的學習經歷, 讓他有能力和勇氣追求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