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2025.07.23 義守大學教師訪貝美嬌

培中生与台灣義守大學《東馬台嘎厚》團隊合影

培中校長貝美嬌(左)接受義守大學助理教授級專業技術教師陳嘉暐的訪問

(( 詩華日報 (剪报))
培中舞獅文化 獲台學界青睞

(23日訊)台灣義守大學助理教授級專業技術教師陳嘉暐日前親自到培中与校長貝美嬌暢談獨特的舞獅文化。這是義守大學《東馬台嘎厚》一個特別的訪談節目。

義守大學訪問團是在鄧展華的帶領下,參訪培中校園。台灣訪問團深入了解到砂拉越瑞獅文化不僅深深影響著學生,也在我國這片土地上留下了濃厚的文化印記。這樣的影響力,是台灣人從未想象過的,也讓他們對培中的瑞獅團有了全新的認識。

貝美嬌受訪時表示,培中舞獅不只是文化,更是辦學的“勤、睦、忠、毅”的精神展現!


勤睦忠毅落實於教育


該校舞獅不僅是對中華文化的珍貴傳承,更是學校籌募辦學經費的主要經濟來源。作為民辦華校,新春舞獅的籌款對學校至關重要,因此從董事、老師到學生,几乎是總動員! 本地華人為了“再窮不能窮教育”的理念,自立自強,共同心愿是把華文教育支撐起來。

貝美嬌表達了“勤、睦、忠、毅”理念如何落實在該校的教育之中。

她說,“勤”的体現為學生犧牲新春佳節与家人團聚的寶貴時光,并透過堅持不懈的訓練,揮洒汗水。他們不只舞獅一天兩天,甚至有從除夕舞獅到十五元宵全程參与者。有時除夕夜還要為了廟宇的儀式而犧牲團圓飯時間,非常難得。

“睦”: 團員們在練習中學習和睦共處,以和為貴。

“忠”: 學生們自愿為校付出,展現對學校的忠誠。


展現多元文化包容


“毅”: 舞獅活動极耗体力。學生在舞獅學會每周只練習一次,但為了新春舞獅的成型,在新春前一個半月就開始訓練。新春出外舞獅籌款時,他們無論艷陽高照或大雨滂沱,都需挨家挨戶步行表演,甚至從一家店到另一家、一戶人家到另一戶人家,都是用走的!連老師有時都受不了,但學生卻要頂著悶熱的獅頭完成任務。他們甚至會到鄉郊區,比如尼亞石山或馬魯帝等地表演,需要搭乘卡車,來回奔波。這些都极需毅力,真的非常辛苦。

貝美嬌說,令人感動的是,舞獅文化在砂拉越展現了高度的多元文化理解与包容!不只華人,許多友族同胞(如馬來人、伊班人)也接受并融入中華文化中。他們會邀請舞獅團到家裡或商店驅晦气、求好運,甚至有馬來人的婚禮也邀請舞獅助興!

她說,美里地區甚至有非華裔學生或公會成員在舞獅!雖然學生的舞獅技藝可能比不上專業者,但是華社都非常理解和包容,感謝他們為華教的付出。甚至有些支持華教的社會人士直接把紅包送到學校,慰勞辛苦的獅隊,并為該學籌募辦學經費貢獻一份力量。


學生熱情歡迎台訪客


另一方面,義守大學《東馬台嘎厚》主持人育靜表示特別開心,當他們抵達校園時便獲得培中學生的熱情歡迎,讓他們感受到溫暖与真誠,并体驗瑞獅技藝。

育靜說,現場的气氛非常熱烈,學生都搶著分享他們學習瑞獅的心路歷程与過程中發生的趣事。每一名學生都使出渾身解數展現自己,讓他在拍攝的同時,也看得津津有味,瞬間融入學生的練習現場。

育靜說,以前在台灣看過不少舞龍舞獅的表演,但是從沒机會實際嘗試。沒承想這次來到美里,竟能在培中親身學習瑞獅,對他來說真的是一次難得又珍貴的經歷。

相關訪談內容可登入以下鏈接觀賞: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Ac3zZAzkQ/

评论